幾十年來在東京淺草拍攝路人而為人熟知的攝影家鬼海弘雄于10月19日上午3點33分在東京都涉谷區(qū)的醫(yī)院去世,享年75歲。
鬼海弘雄1945年出生于日本山形市,高中畢業(yè)后從事了一年公務(wù)員的工作,后轉(zhuǎn)到東京法政大學就讀哲學系,畢業(yè)后卻從事了多項不同的工作,包括貨車司機,船廠工人,以及遠洋漁船的水手,在這期間,他接觸到了攝影。
1969年,在著名攝影評論家,策展人和編輯山岸章二(Shoji Yamagishi)向他展示了黛安·阿伯斯(Diane Arbus)的作品后,他深受影響,并有意識地轉(zhuǎn)變了攝影的風格,那是一個“每個人都在為了成為有個人風格的攝影家而用盡全力”的年代。1973 年《每日新聞》5月號中刊登了他的第一幅作品,因此在1973年至1976年間,鬼海弘雄一邊學習暗房技術(shù)進行拍攝,一邊以兼職方式從事勞力性的工作。鬼海弘雄當時的哲學系導師為他所購買的配80mm鏡頭的哈蘇相機是他一直在使用的相機,“我的恩師福田讓我明白:一件好的事物,是需要時間來醞釀的。在短時間內(nèi)獲得我內(nèi)心想要的那些,是很困難的?!惫砗T诓稍L中說道,要拍攝無名的人,想把勞動者有血有肉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這本身需要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1984年鬼海弘雄成為了一名自由攝影師,他住在東京淺草附近,因此經(jīng)常在該地區(qū)游蕩,在此處30多年時間里他拍攝了一系列的肖像作品,該攝影集《Persona》(人物)于2003年獲得了第23屆土門拳獎,2004日本攝影學會獎。
2018年,受中國畫廊的邀請,鬼海弘雄帶著《Persona》系列作品來到了中國展出,他曾說過“攝影師的鏡頭,應(yīng)該是一面鏡子,折射出被拍攝者的靈魂與過去?!?br/>
《Persona》系列作品-“從小,我就希望與眾不同,并且我一直為此苦惱”,2002年
《Persona》系列作品
《Persona》系列作品-養(yǎng)了28年玩偶的女人,2001
《Persona》系列作品-一個童年時期腿受過傷的賣鞋人,1985年
《Persona》系列作品-七五三節(jié)盛會上一位七歲的女孩,2001年
《Persona》系列作品-一位凝視的老人,2001年
《Persona》系列作品
《Persona》系列作品-一個19歲的朋克,1986年
《Persona》系列作品-在人群中獨行的中學生,1998年
《Persona》系列作品
《Persona》系列作品-一個微笑的老婦人,1986年
《Persona》系列作品
鬼海弘雄來自于一個小村莊的農(nóng)戶,對于農(nóng)村來城市打拼人的樣子非常熟悉,而這部分人大多聚集在曾是棚戶區(qū)的淺草,鬼海弘雄一直想拍攝的是人類最本質(zhì)的東西,他通過淺草寺紅色空墻這個固定地點,尋找那些他認為有著“請幫我拍照”這種氣場的人。拍攝對象大多數(shù)人看上去很平凡,但是每一個都有著非常反傳統(tǒng)的特質(zhì)。鬼海以充滿哲學思考的眼光進行了拍攝,他說:“我拍攝他們的時候,從來沒有當作第三個人。我就是他,他就是我;我心中有他,他心中有我;我是他心中的我,他是我心中的他?!肮砗:胄弁ㄟ^拍攝他人找到人性中的共同點,以此展現(xiàn)了人類文化中共通的東西,所以在他的作品中被記錄的不是姓名,而是每個人獨特的特征,
在過去的訪談中鬼海弘雄也談到為什么會選擇以肖像的形式來呈現(xiàn),“無論是繪畫還是攝影,人們一提到肖像就會想到西方,好像肖像只是屬于西方的。我一直在思考,為什么東方人不能擁有拍攝肖像的權(quán)利?從那時起,我就想要拍攝東方人自己的肖像,和西方肖像爭個高低。另外,肖像攝影是關(guān)于人的,不會出現(xiàn)其他的文字或形象,能最大程度給人想象空間。我想要通過這些肖像證明我們都是活著的人,讓人體會到真實的存在感。許多年以后,當我已經(jīng)不在人世時,這些照片仍會流傳下去,讓后人得以看到當時的場景和情形?!睂τ谒?,肖像不僅僅是關(guān)于人物,更是記錄和反映了時代的狀態(tài)。作品中鬼海弘雄因長時間堅守在同一地點拍攝,曾意外反復拍攝過某一對象,直到照片沖洗出來以后,鬼海弘雄發(fā)現(xiàn)2幅照片中他的嘴角有同樣的傷疤才確認?!斑@2幅照片拍攝的是同一個人,但時間相隔了21年。他叫什么名字,做什么工作,在哪里住,我都不知道。但是21年過去,當再次看到他,我還是會拍下,這就是攝影師的判斷力。當看到這兩幅照片時,關(guān)于他在這21年間經(jīng)歷了什么,就要由觀看的人來想象了。這段空白的時間差,用文字是寫不出來的,只有用攝影才能表達,只有用肖像才能表達。”
《東京迷路》系列作品
《東京迷路》系列作品
《東京迷路》系列作品
《東京迷路》系列作品
《東京迷路》系列作品
《東京迷路》系列作品
如果說《Persona》是從人物看到生活;《東京迷路》則剛好是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人存在的痕跡。鬼海弘雄本人也曾說過“人與風景是同一個硬幣的兩面?!?br/>
《東京迷路》(1976-1989)為鬼海弘雄30年時間里探索東京舊城區(qū)郊區(qū)城市景觀而拍攝的作品集,鬼海弘雄的圖像體現(xiàn)了對構(gòu)圖的精心的安排和優(yōu)雅的抽象;窗戶,衣物,管道和電話線燈被簡化為平面和線條,但不管他的構(gòu)圖多么嚴格,鬼海弘雄本質(zhì)上都是一位人文主義者,對人及其生活方式感興趣。他將自己的作品歸納成一個問題:“作為人類的意義是什么?” 鬼海弘雄的圖像深情地描述了地球上最狹窄的城市之一中人類生存的細節(jié),以超現(xiàn)實的目光表達了小巷中精確之處,他的作品誠實展現(xiàn)了對時間和人文的深切尊重。
《India》系列作品
《India》系列作品
《India》系列作品
《India》系列作品
《India》系列作品
《India》系列作品
《India》系列作品
而《India》(1976-2016)則是鬼海弘雄走出了日本去到了印度作為拍攝場所,童年時期鬼海弘雄就對印度有著很大的興趣,在幾十年的時間里多次前往印度旅拍而完成的。因鬼海弘雄對于印度電影一般的場景和本地簡單卻富有表現(xiàn)力的生活方式所吸引,持續(xù)訪問普通的城鎮(zhèn)和村莊,讓自己沉浸在流動的時間中。他說,“因為相機神奇地將自己變成了‘照片’,這種‘尋找某物’的旅程可能還會繼續(xù)?!碑媰灾泄砗:胄垡矊懙剑贻p的時候以為人生最奢侈的游戲就是表達,以為照片誰都可以拍,因此才選擇的這條路。然后投身其中才發(fā)現(xiàn),拍照其實很難,也正因此,他才反被相機支配,一步步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拍攝至今。
攝影師朱峰回憶說:“鬼海弘雄這個名字看起來有點兇,最早在網(wǎng)絡(luò)上看到他方構(gòu)圖照片里面的人,總覺得有點怪怪的,不自然的把他的形象和他照片里人物聯(lián)系在了一起,說不上喜歡,但還是一下子就記住那些照片。直到去年出版社讀者抽獎活動,我很幸運地抽到了一本鬼海弘雄書:《那些漸漸喜歡上人的日子》,沒想到他的文字那么細膩感性,看似身邊瑣事的記錄,其實和他的攝影一樣,在不斷追問‘人究竟是什么?’,正像他希望的那樣‘照片和語言的結(jié)合能夠帶來更豐富的表現(xiàn)’,打破了我對鬼海弘雄的片面印象,看到了不一樣的鬼海弘雄,他像是一個平實溫和的鄰居,作為“人”的形象也漸漸豐富了起來,也漸漸喜歡上了鬼海弘雄。
昨天看到他去世的消息,感覺的他名字我不會再寫錯了?!?br/>
無論是《Persona》,《東京迷路》還是《India》,鬼海弘雄的作品都是非常長期且持續(xù)的,在當今社會下,這種堅持以及對人類本質(zhì)的不斷探索是十分難能可貴的。雖于今日不幸辭世,但鬼海弘雄的作品會以影像的方式不斷安撫著消費文化下人們虛無的心。在最后引用鬼海弘雄信件中的一段話“無論我們身處什么時代都不要隨波逐流,認清自我都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哲學和美學才能作為絕對的基準被繼承下來,那是孤傲的人生嘗試?!?br/>
鬼海弘雄